房地产冷了吗?
今年年初多少人说房地产降温,但是接下来,杭州和深圳楼市相继出现火爆场面。
分化已成必然。
大浪淘沙,只有干得好的才能赚钱,这虽然不是房地产最好的时代,但是只有这样才能看清谁是金子。
广州一直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,今年房地产中报季成绩最突出的还是广州,比如上世纪90年代从广州起家的中国奥园。
利润稳得简直不像经历了2020年。
仗打得好,自然少不了“炊事班”的力量。
中国奥园“炊事班”最擅长的,是在全球范围内找“粮食”,他们找来的“粮食”,又多又便宜。
2016至2019年,中国奥园先后获惠誉、标普及穆迪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调升企业信贷评级及展望,三家国际评级机构一致给予“正面”评级展望。
有了正面评级,不仅能借到钱,价格还十分美丽。其中,2020年2月发行1.88亿美元363天4.8%境外债,创中资高收益债最低发行成本。
2020年2、8月分别发行人民币25.4亿元五年期5.5%境内公司债及人民币11.8亿元五年期5.65%境内公司债。
有了“粮草”,当然还要备足“子弹”。
不仅如此,中国奥园这回给自己准备了一门大炮。
今年7月,中国奥园完成收购京汉股份(000615.SZ)附带投票权股份29.99%,将其并入财务报表。这回,中国奥园算是备足了手里的弹药。通过这次收购,中国奥园更开拓资产包拿地的新模式,土地储备资源进一步丰富。
既然市场要分化,那鸡蛋就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。
作为广州的房地产老兵,粤港澳大湾区当然是重中之重,除了深耕粤港澳,上半年,中国奥园陆续在广州、漳州、成都、合肥、佛山、扬州、武汉、宁波等一二线城市的公开土地市场拿地,持续完善全国化布局。
中国奥园能走到今天,稳居全国地产三十强,必然是有点别人做不到的东西,那就是“奥园旧改模式”。
相较于同行,“奥园旧改模式”有着六大优势,包括复合产业优势、本土企业优势、品牌口碑优势、人才优势、资金优势、示范项目优势。
中国奥园如今已实现旧城、旧村、旧厂(三旧)改造全覆盖。截至2020年6月,中国奥园拥有逾50个不同阶段的项目,预计额外贡献可售资源约人民币6587亿元,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占95%。
在广州,中国奥园城市更新项目遍布荔湾、黄埔、番禺、南沙、增城等区。其中,参与改造的广州市增城区南坣村,是增城区第一个通过公开招商方式进行更新改造的旧村,自启动签约以来,仅用45个有效工作日就突破了8成,刷新增城区旧改签约记录。
经过多年的沉淀,中国奥园在城市更新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“奥园旧改模式”,即通过“专业团队+复合产业”,将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体育、商业、文化、产业、科技等复合产业融入到旧改项目中。
中国奥园旧改业务不仅可以降低自己的拿地成本,多元化土地布局,还改善了旧城居民的生活环境,帮助地方政府改进了城市建设,创造了难得的三赢局面。
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但是最了解中国奥园的,永远是奥园自己人。
今年以来中国奥园多次获管理层增持,体现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对公司业务发展的信心。
4月,中国奥园集团董事会主席郭梓文增持中国奥园100万股股份,并购买100万美元中国奥园2021年9月到期美元债。6月11日,集团执行董事增持中国奥园35万股股份。
在如今的房地产行业,中国奥园是个门门科目都优秀的好学生,在中国特有的房地产模式下,走出了自己的“奥园模式”,值得别的房地产企业模仿学习。